当前位置:首页 > 内存 > 正文

内存内部电路图

  • 内存
  • 2024-06-02 12:54:37
  • 1706

一、电脑主板内存供电电路是怎么样的?对于存储器无电源或供电异常的故障,下面结合图5-8所示原理图进行说明
首先观察电解电容C2是否烧断。必须更换它。
观察Q1场效应管是否有烧毁迹象,如有则更换场效应管。也可以用手触摸场效应管,感觉是否特别烫,如果是,则应更换。
测量B点(Q1源极)有2.5V电压输出(如果电压正常,则SDRAM供电为3.3V,但内存测试失败,通常是C2电解液失效引起)。此时应更换内存插槽、C2或内存插槽内的电容或接触不良。
如果B点无电压,检查Q1的漏极是否有电源电压,栅极是否有控制电压。如果漏极和栅极电压正常,则通常是Q1损坏,需要更换。如果漏极通道无电压,检查3.3V电源线
如果栅极无电压,则说明LM324芯片部分电路有问题。检查LM324的12脚(IN+)是否有2.5V电压输入(SDRAM供电为3.3V,如果没有,检查提供参考电压的电路)。如果有参考电压,检查LM324的4脚是否有12V电压,如果没有,检查12V电源线。
发现流程图如图5-9所示。
二、内存卡的储存数据的原理?存储原理还是得从EPROM和EEPROM说起。
EPROM是指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擦除内容,然后重写。基本器件电路(存储单元)如下,常采用浮栅低注入MOS电路,简称FAMOS。它类似于MOS电路。在N型衬底上生长两个P型高浓度区,并分别通过欧姆接触引出源极S和漏极D。它是一个多晶硅栅极,浮置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SiO2绝缘层中,与周围区域没有直接的电连接。此类电路指示浮栅是否被充电以存储1或0。浮栅被充电(例如负电荷)后,在其正下方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感应出正导电沟道,使得浮栅被充电。MOS——管子导通,表示存储0。如果浮栅不带电,则不会形成导通沟道,MOS管不导通,即存1。
EEPROM基本存储器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与EPROM一样,它在EPROM基本单元电路的浮置栅极顶部生成浮置栅极。前者称为一级浮栅,后者称为二级浮栅。可以将电极引出至第二层浮栅,使得第二层浮栅连接一定电压VG。如果VG为正电压,则第一浮栅和漏极之间会产生隧道效应,导致电子注入到第一浮栅中,从而进行编程。如果VG为负电压,则第一级浮栅中的电子被迫消失,即被删除。删除后可以重写。
闪存的基本器件电路如下。与EEPROM一样,它也是由浮栅MOS晶体管组成。但第一层栅极电介质非常薄,充当隧道氧化层。写入方法与EEPROM相同。将正电压施加到第二级浮栅以允许电子进入第一级浮栅。读取方法与EPROM相同。擦除方法是向源极施加正电压,利用第一级浮栅与源极之间的隧道效应,将注入浮栅的负电荷吸引到源极。由于通过施加正电压来擦除源极,因此每个器件的源极连接在一起。这样闪存就不能按字节删除,而是整体删除或者分块删除。后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闪存也实现了单晶体管(1T)的设计,主要是在原有晶体管的基础上增加了浮动栅和选择栅。半导体上形成存储电子的液体屏蔽,电流在两极之间沿一个方向传导。浮栅周围包裹有氧化硅薄膜绝缘体。它上面是选择/控制栅极,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线流。数据是0还是1取决于形成在硅衬底上的浮栅中是否有电子。如果有电子,则为0,如果没有电子,则为1。
闪存,顾名思义,是通过在写入之前擦除数据来初始化的。具体而言,从所有浮栅中提取电子。所有数据将返回“1”。
写入时,只在数据为0时写入,数据为1时不进行任何操作。写入0时,栅极和漏极上施加高电压,增加了栅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子能量。源极和漏极。这样,电子就会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栅。
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大电流设为1,小电流设为0。当浮栅无电子时(数据为1),漏极加电压,栅电极加电压时,电流由于源极和漏极之间大量电子的移动而产生。在浮栅有电子的状态下(数据为0),沟道中传导的电子数量会减少。因为施加在栅电极上的电压被浮栅电子吸收后,很难对沟道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