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数据中心管理工作思路(数据中心管理规定)

传统企业该如何提升社交媒体效率?

如今,传统行业也正在通过数字化进行战略转型。许多企业在数据中心引入超融合系统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实现智能设备中心。与传统基础设施中心相比,超融合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高的可扩展性、更高的效率、更容易的集成和更高的安全性。
例如,长春化工引进了Nutanix超融合,Nutanix超融合基础设施帮助公司打造了像公有云一样灵活的IT环境,同时满足了公司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借助NutanixPrism管理平台,原本需要2-3人管理的设备现在只需一个人即可管理,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提升50%以上,管理成本降低。50%
通过Nutanix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广泛兼容性和开放性,长春化工可以更轻松地选择适合的技术发展路径。此外,长春化工数据中心的应用交付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原本基于传统三层IT架构,应用迁移耗时约2周,但采用Nutanix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后,只用了3天,交付速度提升超过百分之一。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通过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基于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和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基本要素,全面阐释了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以及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体系。
具体参见《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一书详细介绍。
本书目录如下:
目录:
第一章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1.1国内数据中心现状1.1.1信息化快速推进中国数据中心发展概况1.1.2数据中心存在问题1.2数据中心发展趋势1.2.1数据中心业务发展历程1.2.2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第二章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2.1什么是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2.2数据中心生命周期2.2.1数据中心项目生命周期2.2.2数据中心生命周期预测分析2.3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2.3.1影响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2.3.2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评估第3章数据中心规划3.1数据中心业务定位3.2数据中心建设规模3.3数据中心建设标准3.4数据中心指标体系3.5数据中心选型3.6数据中心技术要求3.6.1总体设计理念3.6.2总体布局要求3.6.3建筑技术要求3.6.4供配电要求3.6.5空调、采暖要求3.6.6消防、给排水要求3.6.7建筑智能化要求第4章数据中心节能4.1数据中心能耗审计4.2数据中心能耗计量指标4.2.1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4.2.2数据中心能效指标4.2.3绿色数据中心能效评价要素4.3数据中心节能目标4.4节能举例技术解决方案4.4。1建筑群节能4.4.2数据机房管理与节能4.4.3IT系统管理与节能第五章数据中心建设管理5.1数据中心业主设计管理5.1.1工程设计阶段部门5.1.2设计管理目标5.1.3设计管理模式及选择5.1.4设计管理内容5.1.5设计阶段管理5.1.6工程设计过程管理5.2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管理5.2.1确定数据中心建设管理模式5.2.2项目建设流程5.2.3建设管理5.3数据中心建设测试验收5.3.1中间审批5.3.2系统测试5.3.3竣工验收第六章数据中心专业运维6.1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概述6.1.1运维目标6.1.2运维对象6.13运维需求6.2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6.2.1运维管理架构4P概述6.2.2运维管理人员需求6.2.3运维管理的流程要求6.2.4运维管理的信息要求6.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衡量6.3.1运维管理成熟度评估6.3.2运维管理认证的重要性6.33运维管理标准介绍6.4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完善6.4.1建立持续改进的运维管理6.4.2建立多兼容的运维管理6.4.3建立高度自动化的运维管理第七章数据中心成本分析7.1一次性投资成本分析7.1.1新建数据中心7.1.2改造数据中心7.2长期运营成本分析7.3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案例介绍7.3.1项目概述7.3.2主要内容技术经济指标7.3.3一次性投资成本情况7.3.4长期运营成本情况第八章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8.1建设模式分析8.2国内国外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现状及趋势第九章数据中心与信息系统容灾9.1数据中心是信息系统容灾的提供者9.2数据中心容灾策略9.3容灾中心对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9.3.1选址要求9.3.2基础设施要求9.3.3运行和维护维护管理要求9.4灾难恢复国家要求和行业标准规范第10章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估体系10.1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估基本原则10.2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数据中心安全管理体系

1.项目前期准备
2.现场调查/诊断
3.人力资源开发
4.综合系统文档架设计<5.决策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
6.管理组织的建立
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8.系统文档的维护
9.管理体系设计记录11.体系文件发布和运行
12.组织全体员工审核文件
13.业务连续性管理
14.审核培训和内部审核
15.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6.管理评审
17.认证机构的正式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