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海底数据中心能大规模应用么(海底数据中心为什么推广进度缓慢)

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
微软为何让服务器沉入海底?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聚合了许多计算资源,使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这背后真正的信任不是高高在上的云,而是陆地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软另辟蹊径,推出了大胆的想法。与陆地相比,海底可能是数据中心的最佳目的地。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约占全球总电量的2%,能源消耗成本占整个IT行业的30%至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成为互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几大巨头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花式散热方式”。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这里常年气温较低,可以吸入冷空气散热。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可以利用深湖的循环水流来冷却服务器。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更是想象力丰富,把服务器直接沉到了海底。他们希望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建设一个绿色节能的水下数据中心。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外,距离问题也同样重要。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公里范围内。想象一下,如果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域,数据传输的距离将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如果要在人口稠密的国家建设数据中心,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诸多挑战,而且建设在偏远地区还会带来网络问题。延误。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微软于2014年8月正式启动ProjectNatick,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能性。2015年8月,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原型在加州海岸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艘配备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沉入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洋深处,以验证其经济、后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无论使用与否,这台机器都应该在海底运行很多年。

陵水县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

陵水县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有利条件:陵水清水湾位于琼东上升流范围内,海底水温较低,满足低温海水海底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陵水还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国际海缆登陆站的所在地。国际光缆落地可以从技术上构建低时延优势,对高频跨境数据流具有吸引力。

丰富的海洋资源一直是海南的优势。近年来,海南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创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同时,海南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海南自贸港正在探索数字化建设和转型,对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化建设“新基建”创新示范项目,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为“海南省2022年重点(重大)项目筹备项目”,已列入在《海南省稳定经济市场超常规行动计划》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

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将在陵水分两期建设30个海底数据舱。该项目将填补我国海洋工程与新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融合的空白。发展差距。

海底数据中心是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结合体。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助力海南自贸港落实“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政策。海南自贸港关闭后,将对离岸数据中心产生大量需求。符合自贸港战略定位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将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提供数字化基础。

同时,海底数据中心的落地,将助力海南争做“双碳”尖子生。按耗计算,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与传统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

海底数据中心作为优势突出的基础设施,也成为数字经济和海事科技龙头企业在此投资创业的热点。这将有助于海南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形成的产品成果也将显着提升海南海底数据中心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水平。

工作原理

“海底数据中心”是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的重要创新之一。海底数据中心(简称UDC)由岸站、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变电站和海底数据舱组成。主体结构为罐体结构。电气设备和冷却系统布置在罐内。水箱顶部由海水冷却。系统。

数据舱通过巨大的海水流量进行冷却,有效降低能耗。单舱PUE可低于1.1。UDC采用海水冷却,无需压缩机运行,可有效降低能耗。在典型规模25MW的情况下,该方法下UDC综合成本降低29%,运维成本降低22%,单机柜15-35KW,算力密度高,90天内可完成工厂安装、调试和实际运行。

以上内容参考:-海底数据中心

“东数海算”来了!全球首个商用UDC预计年底运行这家公司提供核心装备

全球首个商业海底数据中心(UDC)即将开业!据海南日报报道,全球首个商业海底数据中心将进入海上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将为全国沿海省市实施“东数西算”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算力补充。

核心设备“海底数据舱”已于近日完工并运往海南陵水。“海底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30米,重量1300吨,相当于1000辆汽车的重量,罐体直径3.6米,相当于潜艇的核心模块。“天河”空间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潜艇数据舱。数据舱结构设计寿命为15年。

UDC是一个数据中心,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压力容器中,利用海底复合电缆供电,并将数据传回互联网。

随着“碳中和”的进一步推进,数据中心快速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备受关注。我国对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的电力利用效率有严格的规定,国内一线城市土地、电力和能源消耗指标政策不断收紧。

海底数据中心位于海平面以下,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却源,通过冷却系统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到海水中。与传统的陆上数据中心(IDC)相比,省电、节地、节水、绿色,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微软多年来一直投资UDC。2014年,微软启动了代号“Natick”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2020年,它完成了项目测试,并宣布海底数据中心包含的服务器的可靠性是其陆上同等服务器的8倍。

基于此,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UDC项目有望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国内UDC业务正处于建设期,“十四五”期间仅海南地区部署目标就达到100个。中航证券预计,到2017年国内海底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276.52亿元。

有机构表示,海底数据中心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变革。

从组成上看,UDC由岸站、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变电站和海底数据舱组成。上述核心设备——海底数据舱,由深圳市海澜云数据中心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澜云”)研发。海兰云为海兰信的控股子公司。

此前,海兰信董事长沉万秋表示:“项目通过技术认证后,将快速推广到全国其他沿海主要城市。”他透露,目前海南项目的客户是海南电信,此外该公司还与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就UDC项目进行了交流。

此外,海底数据中心建成后,还需要长期维护。雷达监控系统、无人机等监控检测设备必不可少(见下图)。

信息显示,海澜云已与已成立的数据中心公司光环新网成立合资公司,后期维护工作将由合资公司进行。

产业链相关的Sumarine光缆企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会。通光电缆全资子公司海洋光电是目前国内海底电缆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亨通光电是国内唯一一家研发、制造海底光缆、海底接线盒、直放站、分支单元及跨洋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企业。产业链公司。

大型科技公司会把服务器放在海底,为何要这么操作?有什么科学依据?

存放服务器的地方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主要问题是散热。大量服务器集中在一个区域所产生的热量极其惊人。目前国内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一个地区。主要二线城市,以运营商数据机房为主力,民营企业为辅。热量分布主要依靠专业的空调和导热设备。除了城市之外,国外数据中心也在冰山、雪地等地区发展,利用自然资源散热。融入海水散热,还利用潮汐、洋流等自然能源,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传统散热成本,走可持续的绿色环保之路。但这并不只是将服务器沉入大海那么简单。考虑安全和散热;安全最重要的是人为伤害因素。数据中心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目前人类利用湖泊、河流进行养殖作业,范围小且浅,造成恶意破坏的情况有很多种,海洋特别是深海区域目前是非设备无法到达的区域或专业人员,受外界损害较小!

散热,海水流动,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湖底比较静止,是比较死水。与大海、河流相比,小事一桩,散热对于安全来说只是次要的。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海上的想法是微软一名员工在2014年提出的,微软研究部门开始实施。第一个数据中心被安置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这有两个好处:根据调查,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120海里的范围内。可以缩短服务距离。这里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洋更大更深,水温相对恒定,交通也更方便,美国著名的五大湖深度只有400多米,大部分淡水湖都是饮用水源水。从安全、便捷、经济的角度来看,建设海上数据中心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