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化 > 正文

超融合与虚拟化优缺点


一、超融合和虚拟化的区别

超融合和虚拟化之间的区别在于:概念、连接级别、复杂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差异。

1.概念差异

虚拟化一般是指通过软件技术创建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虚拟表示。这使得IT组织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系统(以下简称VM),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资源。

超融合通常是指通过软件定义整个基础设施,包括传统数据中心的所有组件: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它集成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统一管理功能。这使得IT组织能够轻松构建其私有云基础设施。

2.连接性和复杂性水平不同

在虚拟化解决方案中,一切都是自由且松散连接的。当然,选择越多,复杂性就越大。

您可以自由选择虚拟化软件、业界领先的vMwarevsphere或基于KVM的OpenStack软件。

服务器方面,选择标准的X86服务器即可。为了兼容性和稳定性,通常应该选择Intel或AMD的同代CPU系列。

存储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存储,也可以直接利用服务器的硬盘构建虚拟存储。

在网络侧,可以使用虚拟化软件从服务器的网口构建虚拟交换机。传统的物理交换机和数据中心保持不变。

在超融合解决方案中,为了易于使用,底层软件和硬件是使用制造商最佳实践进行部署的。交付本质上是由集成超融合硬件和软件的机器交付的。用户不需要考虑太多,复杂度也大大降低。

超融合软件:通常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虚拟化软件。工业界使用OpenStack+Ceph+Neutron来部署,也使用vmwarevsphere+vSAN+NSX来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存储本质上是利用服务器上的硬盘来构建虚拟内存。

硬件资源:多采用高密度X86服务器,多采用“多分片”服务器。一台机器包含很多节点,并配备很多硬盘作为虚拟存储设备。当然,也可以与常规高性能X86服务器一起部署。

超融合解决方案的软硬件组合更强大,用户复杂度更低。虚拟化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用户复杂度。

3.多种扩展性

在虚拟化解决方案中,具有良好的纵向和横向扩展性。如果计算机资源不足,可以通过向服务器添加CPU和内存资源来扩展。如果存储资源不足,可以通过传统方法扩展存储空间。

当然,如果采用分布式存储,也可以通过在所有节点服务器上添加硬盘来实现。当然,您也可以通过添加服务器和存储节点来进行水平扩展。

在超融合解决方案中,由于使用高密度服务器,初始配置中垂直空间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如果资源不够,通常会采用水平添加节点的方式来扩展资源。

4.不同的经济性

在虚拟化解决方案中,软件和硬件是分离的。如果可用的硬件资源良好,您可以充分利用它们。除了购买付费虚拟化软件外,您还可以选择自己安装开源软件(需要较强的技能)。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批量投资。但如果是大规模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虚拟化需要单独购买其他软件,投资成本可能比超融合更高。

在超融合解决方案中,由于是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所以不存在回收旧的可能。软件和硬件不能分开选择,也不能通过开源软件来节省投资。然而,如果是大规模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超融合相比虚拟化可以节省投资,因为它一次性集成了多种功能。


二、超融合和虚拟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设施(或简称“HCI”),也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同一个设备单元(x86服务器)不仅具有计算、网络和存储以及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还有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要素。多个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实现模块化、无缝的水平扩展(横向扩展)。形成集体资源库。

二、了解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理念,分布式存储必须通过软件结合标准x86服务器来构建,使用传统的基于定制硬件的集中式存储;

2这个概念强调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的软件集成部署,而不是简单地指软硬件的集成。

可见,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最后,根据超融合产品的模块构成,进一步阐述了超融合产品与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关系。


超融合架构图


超融合架构图


超融合架构图-融合系统实现架构

上面的超融合图是标准超融合产品的构建块。我们可以看到超融合和服务器虚拟化的关系:

1蓝色部分是内部嵌入了一个基于KVM的虚拟机服务器,也就是说这个服务器虚拟化模块是一个超融合的软件模块,也就是更方便。另外,SmartX、Nutanix等商内置的虚拟化平台均为免费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

2灰色部分为VMwarevSphere和CitrixXenServer第三方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可见,用户还可以利用分布式块存储和第三方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组成超融合架构。。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用户可以使用他们已经熟悉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完全支持上述虚拟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