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华为为什么都在贵州建数据中心


一、掏空大山,华为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放置服务器吗?

无论是微软的深海,还是华为的迪山,都在寻找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解决方案。他们寻求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冷却数据中心,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冷却成本。至于谁更好?得出结论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1从散热效果来看

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州安新区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利用当地的自然低温环境为数据中心降温。贵州属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地区,兼有高原和季风气候特征,气温变化不大,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年平均气温仅为15.7℃,非常适合数据中心18℃-25℃的运行要求。

从上图的年气温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位于贵州,全年只有两个月气温超过25℃。而且洞内温度比较稳定,即使在夏季也能稳定在25℃左右。更不用说其他月份了。因此,如果您在这样的洞穴中建造数据中心,则基本上可以全年使用风扇自然冷却。很少需要使用空调。与北上广深相比,空调制冷机组保有量有所减少。可以节省至少80%的冷却成本。


2018年,微软将位于北部群岛的一个包含864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中。测试海底数据中心并尝试使用海水来冷却数据中心。据资料显示,世界三大洋年平均表面水温约为17.4℃。水温通常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00米深处的水温约为4至5℃。对于微软来说,有可能在浅水区找到一个不需要空调就能全年保持凉爽的地方。这个散热效果和华为地山没有太大区别。

2.从建设的角度来看,华为挖山的数据中心类似于我们挖隧道盖房子。一次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微软的深海数据中心需要生产和使用类似集装箱的综合数据中心,然后使用圆形潜水器将集装箱综合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这里部署了海水热交换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制造,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大。施工时间相对较短,成本也较低。对于华为的数据中心来说,建设基础设施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同时建设,可以容纳更多的服务器。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占优势。


3.从使用和维护角度

华为数据中心的使用和维护与我们常规数据中心相同。很方便。微软的深海数据中心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需要潜水进行定期检查和排除故障。深入挖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电源线或网线落入水中并连接到数据中心,它们可能会被海洋动物损坏,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数据中心的外壳也可能被大型海洋动物、海啸或强大的洋流损坏。

华为的数据中心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因此,从使用和维护的角度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总结

是微软的数据中心沉入海中,还是华为的数据中心开凿山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降低数据中心冷却时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和制冷效果相似。从建设上看,微软的深海数据中心似乎更快,但从使用和维护上来说,华为的华山数据中心要强大得多。


二、为什么苹果华为腾讯,都要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不建在深圳上海?

为什么苹果、华为和腾讯在贵州而不是深圳和上海建设数据中心?

说到中国最发达的通信企业,华为自然首当其冲。一般此类高科技公司都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无论是华为、苹果还是腾讯,他们的数据中心都建在中国贵州省。苹果甚至投资10亿改善其位于贵州的数据中心。那么这些高科技公司会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吗?不是建在深圳或上海吗?


首先,在贵州省建设更经济。

从名称中您就可以看出数据中心的用途。这里不断研究新技术,耗电量肯定很高。如果地点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如上海、深圳,夏季气温过高,不利于机器散热,很容易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贵州省常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下。即使没有额外的冷却机,温度也不会太高,可以节省大量电费。另外,数据中心必须拥有大量高精度的技术设备。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可能会因为灰尘太多而变慢,所以这些大公司需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贵州省的环境常年非常干净,污染并不严重。因此,在贵州省建设数据中心也节省了大量的防尘和维护成本。



第二:贵州省地理位置非常安全。

贵州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地区,四面环海。没有理由害怕海啸。另外,贵州省附近几乎没有大地震区,降雨量也不是很大。总体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安全。可以说,数据中心是高科技公司最重要的部门。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公司将无法再运营。因此,在贵州省选择一个地理位置安全的地区,是非常主动的。


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扶持政策。

贵州省的经济水平并不高于我国,大部分市县的经济发展仍然以农业和交通运输为主,发展速度并不快。因此,贵州省政府大力支持贵州省数据中心建设。一可以赚大钱,二是可以改变全省经济结构,推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



无论是国外的苹果,还是国内的华为、腾讯,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既然他们能够做出一致的决定,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贵州省数据中心的建设表明,虽然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产品不同,但在节省开发资金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