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数据中心异地灾备规范


一、数据中心的“灾备”指的是什么?

数据中心“容灾”:业务安全的守护者


在数字时代的脉搏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是业务安全的关键企业的命脉。想象一下,支付工具和机票预订网站在2015年失败了。其背后的故事是对灾难恢复概念的生动诠释。容灾,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建立多个相互备份的IT系统,包括同城或异地的双主、热备甚至多主架构,保证突发情况下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不同的地方。


容灾技术的多元化


容灾技术不是单一的,它涵盖了冷备份(离线备份,恢复时间可能较长),温备(部分实时备份,恢复速度更快),热备(双机热备,无缝切换),以及更先进的双活(主备数据中心)同时运行,提供高可用性)和多活动(来自多个远程数据中心的协调支持,以确保日常业务)。每种技术都有其应用场景,旨在降低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云灾备新兴趋势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异地灾备和公共服务云部署已成为常见的灾难恢复架构。无论是基于云的本地备份,还是跨区域的灾备网络,都为数据的即时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备灾并不是一次性的解决方案。定期演练必不可少,可以检验系统的实战能力,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升级与挑战


在SLA(服务水平协议)日益严格的今天,容灾系统必须升级,缩短恢复时间(RTO)并降低恢复点(RPO)。例如,以往的数据恢复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业务的快速恢复需求,这就需要容灾系统与时俱进,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演练与未来


灾备演练不仅是数据恢复,更是业务连续性。它关系到企业在危机时期的生存能力,是数字化转型中SLA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练,企业可以提高业务恢复能力,确保在云时代,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快速满足RPO和RTO,保持业务稳定运行。


结论:灾难恢复的紧迫性和未来


综上所述,灾难恢复不仅仅是数据中心“保险”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容灾技术,还需要定期演练和系统升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确保业务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中始终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行。


二、数据中心双活方案异地灾备需要多远异地容灾分为数据级和应用级两类,前者保证数据零丢失,后者基于完整可用的信息保证业务连续性。
需要考虑异地容灾的程度、数据中心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功能应用。以地震为例:汶川地震对档案数据造成了重大损害。玉树地震期间,档案馆13万份档案中,9个档案馆的约1万份档案因办公楼倒塌被掩埋在废墟中。在雅安地震震中龙门市,99%以上房屋被毁,水电中断。偏远地区灾备
1.偏远地区选址标准
不在同一电网、不在同一流域、不在同一地震带且超过300。公里之外。2.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分级灾备
一是统筹规划灾害储备。它建立在强大的模型之上,并且有灾难恢复的计划和计划。关于资源共享,我们不希望每个公司都花自己的钱去建设和运营,但我们需要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平时战时”意味着“高投入、低效率”,要考虑回滚应急准备功能,充分利用灾备中心的资源,做到“战时能打,常有用”。最后,在灾备建设中,灾备水平与防护水平并不相同,建设水平越高越好。相反,需要评估各项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根据系统的业务有效性、关键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科学确定风险等级,理性地。建立恢复体系。北京合力吉艺芬欧汇川贝特佳容灾备份系统满足各种级别的异地容灾保护,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三、什么是异地灾备

异地保存备份数据,避免火灾、地震造成的数据丢失,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本用户理所当然的数据备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对系统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的关键要求。更重要的是,备份的数据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被破坏,例如地震、火灾、丢失等。异地容灾解决方案的出现,可以通过在不同地点安装备份系统,进一步提高数据针对各种潜在安全因素的容灾能力。

扩展信息:

灾难恢复和备份之间的区别:

1.灾难恢复主要针对火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灾害时有发生,备用中心与主中心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数据备份在同一数据中心进行;

2.容灾系统不仅保护数据,更重要的是保证业务连续性,而数据备份系统只保护数据。

3.容灾保证数据完整性;只能恢复备份时间点之前的数据。

4.灾难恢复是一个在线过程;

5.在容灾系统中,两地数据实时一致;

6.发生故障时,容灾系统的切换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而备份系统的恢复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