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存 > 正文

内存工作原理可分为哪三类

  • 内存
  • 2024-06-13 04:22:46
  • 912

一、内存的结构原理内存也称为主存,是PC系统中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半导体存储器。它也被称为主存储器(MainMemory)。内存(RAM-RedAccessMemory)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储芯片实际上就是RAM,它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的缓冲。其结构如下:1、PCB板内存模块的PCB板大部分是绿色的。现在的电路板设计非常精密,所以都采用多层设计,比如4层或者6层,所以PCB板实际上是分层的,里面有金属线。理论上来说,6层PCB板比4层PCB板的电气性能更好,而且性能也更稳定。因此,品牌内存大多采用6层PCB板。由于PCB板制作紧密,肉眼很难分辨PCB板是4层还是6层。只能通过PCB板上印刷的一些符号或标志来确定。2、金手指的黄色接触点是内存接触主板内存插槽的部分。数据通过它们传输。它通常被称为金手指。金手指是铜线,长时间使用后会氧化,影响内存的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电脑无法开机。因此,每年左右可以用橡皮擦清理一下金手指上的氧化物。3、内存芯片内存芯片是内存的灵魂。内存的性能、速度、容量都是由内存芯片决定的。4.空置的内存颗粒5.电容器PCB板上不可少的电子元件是电容器和电阻器,它们是提高电气性能所必需的。电容都是贴片电容,由于记忆棒体积小,所以不可能采用立式电容,但是这种贴片电容的性能一点也不差,对于提高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记忆棒。6.电阻器电阻器也采用贴片式设计。总的来说,好的记忆棒的电阻分布规划也是非常工整合理的。7.内存卡槽口:内存插入主板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上会有两个卡子,用于牢固地固定内存。这个间隙是用来固定内存的。8、内存底座内存底座上的凹口一是用来防止内存插反(只在一侧),二来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存。以往的SDRAM内存模块有两个缺口,只有一个缺口,无法随意插入。是一个有八个引脚的小芯片。它的容量为256字节。该信息可以包括存储器的默认工作状态。等来协调计算机系统更好地工作。从PC100时代开始,PC100标准就确定了符合PC100标准的内存条必须配备SPD,而主板也可以从SPD中读取内存信息,并根据SPD保证内存的最佳工作环境。法规。
答案补充2009-05-2211:35
内存是如何工作的1.内存寻址首先内存接收到CPU发来的查找具体数据的指令,然后找出访问数据所在的位置(这个动作称为“寻址”)。它首先确定横坐标(即“列地址”),然后确定纵坐标(即“行地址”)。这就像在地图上画十字一样,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位置。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当它找到这个位置时,还必须判断该位置是否正确,因此计算机也必须将信号解释为地址横坐标有横坐标的信号(即RAS信号,RowAddressStrobe)。并且纵坐标有一个带有纵坐标的信号(即CAS信号,ColumnAddressStrobe),最后执行读或写操作。2.内存传输为了存储数据或从内存中读取数据,CPU会给正在读取或写入的数据分配地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交叉寻址方法)。地址总线(AddressBus)将地址发送到内存,然后数据总线(DataBus)将相应的正确数据发送到微处理器并返回CPU使用。3、访问时间访问时间是指处理器在内存中读取或写入数据的处理时间,也称为总线周期。以读取为例,当CPU向内存发送一条指令时,它会要求内存访问特定地址处的特定数据。内存响应CPU后,就会发送CPU请求的数据,直到CPU接收到数据。这将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就是CPU发出读命令,内存响应命令并将数据转储到CPU的过程。我们常说的6ns(纳秒,秒9)就是指上述过程所花费的时间,ns是计算过程的时间单位。我们通常用相互访问时间来表示速度。例如6ns内存的实际频率为1/6ns=166MHz(如果是DDR就标注DDR333,DDR2就标注DDR2667)。


二、根据计算机存储器记录信息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内存可以分为三类。因为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内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存储介质分类

1.半导体存储器: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

2.磁表面存储器: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存储器。

2.按存储方式划分

1.随机存取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被随机存取,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2.顺序存储器:只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访问,访问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

3.按读写功能分

1.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的内容是固定的。它是一种只能读不能写的半导体存储器。

2.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的存储器。

4.根据数据保存划分

1.非永久存储器:断电后信息消失的存储器。

2.永久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5.按用途分类

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大量程序。和数据,访问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2.外部存储:外部存储系统程序和大数据文件及数据库存储容量,单位成本低。

3.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可以快速访问指令和数据,但存储容量较小。

扩展信息:

1.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

一般来说,内存储是最经济的,但灵活性最差,所以用户必须确定未来存储的需求是否会增长以及是否有是升级到具有更多代码空间的微控制器的某种方法。用户通常会根据成本来选择满足应用需求的存储器容量最小的微控制器。

2.启动存储

在较大的微控制器或基于处理器的系统中,用户可以使用Boot代码进行初始化。应用程序本身通常决定是否需要启动代码,以及是否需要专用启动存储。

3.配置存储

对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片上系统(SoC)来说,存储器可以用来存储配置信息。该存储器必须是非易失性EPROM、EEPROM或闪存。大多数情况下,FPGA使用SPI接口,但一些较旧的设备仍然使用FPGA串行接口。

4.程序存储

所有具有处理器的系统都使用程序存储器,但用户必须决定存储器是处理器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做出此决定后,用户可以进一步确定存储的容量和类型。

5.数据存储

与程序存储器类似,数据存储器可以位于微控制器中,也可以位于外部设备中,但是两种情况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有时微控制器内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但有时不包含内部EEPROM,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存储大量数据时,用户可以选择外部串行EEPROM或串行闪存设备。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存储器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丢失数据)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仍保留数据))。用户有时会使用带有备用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与非易失性设备类似的功能,但这可能比简单地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更昂贵。

7.串行和并行内存

对于较大的应用,微控制器通常没有足够大的内存。必须使用外部存储器,因为外部寻址总线通常是并行的,并且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也将是并行的。

和闪存

内存技术的成熟已经模糊了RAM和ROM之间的区别。现在有一些类型的存储器(例如EEPROM和闪存)结合了两者的特点。这些设备像RAM一样读写,并在断电时像ROM一样保留数据。它们都是电可擦除和可编程的,但各有优点和缺点。

参考来源:—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