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为什么要搞海底数据中心


一、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数据中心制冷有多花钱?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源消耗大户”。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约1亿千瓦时的电力。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1608.89亿千瓦时,相当于上海2018年总用电量(1567亿千瓦时)和三峡大坝年发电量。


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2%的电力AndersAndre负责研究可持续数据和通信技术的他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消耗全球8%的电力。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寻找答案时,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次搜索会消耗8瓦时灯泡的电量。


只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持续的发展也决定了算力的成本和服务的竞争力。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在北极,微软选择了“海底捞”,阿里巴巴把中心建在了千岛母亲湖,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把中心建在了它的山洞里。


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功耗、降低成本IDC统计的平均寿命传统的服务中心已有9年历史,超过7年的设施往往会过时。假设使用寿命为10年,电力消耗占所有成本的20%,场地费占15%,设备冷却成本占6%。


热量被消耗。机架风扇、空调、水泵和冷却塔占该中心能源的大一部分。


微软离岸合并中心有以下好处:A.规模大海域可以免费使用,无需支付起源使用费或建造庞大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潮汐流和表面海洋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来供电。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利用海水来冷却服务器并避免重大自然灾害。世界上50%的人口居住在海岸附近,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


今年7月微软落户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英国大海有时会利用在海底流动的海水进行自然冷却,其稳定性是其他同类的八倍。


这意味着场地、电力和冷却设备的成本。节省下来,一定数额的伙食费,这些节省下来的开支将会有很大的好处。你白白浪费了什么?建设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建设时优先考虑常年低温地区,特别是河流、海洋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资源。天然冷泉以减少冷却。


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绿色环保互联网巨头他们建造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能源的支持者和绿色节能技术的博士,企业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业务需求,更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所需要肩负的更大的社会责任。这是我的意见。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请点赞并留下,谢谢!如果你爱我,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二、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微软为什么要把服务器放在海底?这背后真正的信任不是高高在上的云,而是地球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近年来,在数据中心的快速建设中,微软另辟蹊径,提出了大胆的想法。第一个成本问题是数据中心的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增加。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占全球总电量的2%,整个IT行业的能源消耗值达30%至50%。
于是“如何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成为了互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不少巨头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靓丽散热系统”。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贵州腾讯数据中心拥有5条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低温。
微软比较理想化,将服务器直接沉入海底。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外,距离问题也很重要。考虑到现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60公里以内,如果数据中心位于沿海城市附近的水域中,数据传输距离将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会大大缩短。美妙的崛起。另一方面,如果要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就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挑战,而且建在偏远地区还会带来网络延迟问题。
于是基于上述两大优势,微软于2014年8月正式启动了Natick项目,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当年2015年8月,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原型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运行了101天。当年2018年6月,第二台配备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下放到苏格兰奥克尼岛附近的海底深处,这将用于确保其经济、后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机器将在海底运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