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海底数据中心推广慢(海底数据中心最新消息)


一、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微软为何将服务器置于水下?随着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汇集了众多的计算资源,让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的依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天空,而是由无数来自地面的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相比陆地,海底或许是数据中心的最佳归宿。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约占全球总电量的2%,能源消耗成本占整个IT行业的30%至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成为互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巨头开始了自己的“花式散热方式”。Facebook的数据中心位于瑞典吕勒奥,距离北圈不到70公里。这里常年气温较低,可以吸引冷空气散热。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可以利用深湖水的流动来帮助冷却服务器。腾讯位于贵州省贵安市的数据中心,包括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更有创意,将服务器直接沉入海底。它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来建设一个环保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外,距离问题也同样重要。如今,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公里范围内。试想一下,如果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中,数据传输距离将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会下降。才能显着改善。相比之下,如果想要在人口稠密的土地上建设数据中心,就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挑战,而且建设在偏远地区还会带来网络延迟问题。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微软于2014年8月正式启动了Natick项目,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2015年8月,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原型在加州海岸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配备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深处,以验证其经济、后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海底多年。
二、微软为何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

2018年6月1日,微软将一座长约12米、直径近3米的胶囊状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水域。

这个嗡嗡作响的海底数据中心共配备了864台服务器,可存储约500万部电影。它将为苏格兰群岛沿海地区提供高速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连接。

微软表示将数据中心沉入海中是出于成本考虑。

为了保持机房合适的温度,避免数千台服务器停机,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巨额的空调费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人烟稀少的高纬度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希望利用室外空气来降低冷却成本。此外,地租、人工、水电成本也令人目不暇接。

另一方面,海底的较低温度就像一个天然的冰箱。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在水下顺利运行,微软专门与经验丰富的海洋工程公司合作,利用一些海底技术来维持冷却温度。从制作到最终上线仅用了不到90天的时间,时间成本也大大降低。

项目经理表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将数据中心放置在附近水域可以让沿海居民在短距离内获得更快、更流畅的互联网体验。。

环保也是一大亮点。此次数据中心所在地是位于英国苏格兰东北部的奥克群岛。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岛上1万名居民提供电力。

这原本只是微软员工的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受到埋在海底的电缆和光纤的启发,工作人员开始思考是否有可能将数据中心移到水下。

2014年,这个想法正式投入研究,并于2015年8月建造了概念原型机,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附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测试。

第一阶段测试证明水下数据中心概念是可行的,此阶段的重点是检验其在环境和经济上是否可行。

未来12个月,微软将从功耗、室内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监控和记录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是否会给海洋环境带来污染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还为苏格兰海底的这个数据中心设定了目标,希望它能够在五年内实现无需人工协助的运行。在数据中心寿命结束时,它将被回收以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