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存 > 正文

同型号内存体质

  • 内存
  • 2024-06-05 09:13:37
  • 1838

一、同型号同款CPU为什么会有体质之分?

任何物体都不是理想的,芯片也是如此。同一批生产的芯片会有不同,以下称为分布(变异性)。该分布随晶圆(D2D)和晶圆(WID)的不同而变化。这些差异的主要表现是切换速度(端口之间的延迟)和静态功耗。当然,我们不会考虑分布造成的器件坏死、短路等影响。过去只考虑D2D分布,因为它决定了一个芯片与另一个芯片的不同。简而言之,这限制了电路延迟/最大频率(时间收敛)。无需考虑WID分配。首先,差别并不大,其次,因为它们可以相互补偿:一个管子更快,另一个管子更慢,最终的总延迟是。现在往下到28nm,大家越来越关注WID分布,特别是像Intel这样的CPU,因为频率很高,寄存器之间的门很少,相互抵消效果不明显。因此,WID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阈值电压(Vth)的分布。如果阈值电压高,管子(芯片)的速度会变慢,但静态能耗会增加()。节能)。。静态功耗是芯片不做任何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这对于Intel这样的18亿管CPU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这个阈值电压是一个平衡,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改变阈值电压实际上对Intel等CPU的速度没有太大影响。相比之下,低电压、低功耗器件(例如小型医疗传感器)对阈值电压非常敏感,因此过去主要在此进行物理研究。好吧,我们现在谈谈。在我看来,只要速度与上一代相比保持稳定,节能基本上是第一要务。因此,器件的电压越来越低,0.9V很常见,0.6V也有观察到,所以它对阈值电压很敏感。而且重要的问题是,它们现在不仅对阈值电压敏感,而且随着栅极变得越来越小,栅极之间的金属连接并没有减少,因此速度越来越依赖于片上连接(金属匠)。现在,即使连接的粗糙度也会影响速度。此外,由于布线电阻效应(IRdrop),布线电阻会导致有效栅极电压下降。例如:电压降低10%可能会导致速度降低一倍以上(28nm)。综上所述,设备变得越来越小,分布效应越来越明显。解决方案: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加电压。确保最慢的芯片可以工作(基于裕度的设计)。这样,其他一切都会起作用。但这太浪费了。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为每个芯片设置最合适的工作电压或频率。当然还需要调整阀值电压(body-biasing),这个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