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微软数据中心在海上


一、微软把数据放海里,阿里把数据放湖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大数据是我们每天畅游的数据海洋-来自我们的计算机传感器、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大量数据。组织使用这些数据来推动决策、改进流程和策略,并创建客户产品、服务和体验。大数据被定义为“大数据”,不仅因为其数量巨大,还因为其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常常超出传统数据库的捕获、管理和处理能力。而且,大量数据可以来自世界上任何地方或任何我们可以数字监控的地方。气象卫星、物联网(IoT)设备、交通摄像头、社交媒体趋势——这些只是为了让企业更轻松、更具竞争力而挖掘和分析的一些数据源。

早在2018年,微软就将其整个数据中心淹没在苏格兰海域,导致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落入117英尺深的海洋中。今天,该公司报告称其最新实验取得了成功,研究结果表明水下中心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从表面上看,将整个数据中心倾倒在海底似乎很奇怪,但微软的ProjectNatick团队假设这项投资将带来更可靠、更节能的数据中心。

微软正在试验水下中心。但在温度严格控制的隔离环境中,很少会出现问题。我们的想法是,这些类型的服务器可以轻松部署在靠近需要区域的大大小小的位置,从而提供对多个位置的基于云的资源的更好的本地访问。好处是巨大的。微软表示,其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上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较低的故障率非常重要,因为在海底的密封容器中修复破损的船只要困难得多。

该公司探索水下服务器的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早在2015年,加州水数据中心就在海岸上布满了几个月,作为一个概念标志,这些计算机仍然在路上行驶。然而,这一轮测试需要更长的时间,旨在证明该公司能够真实地设计、建造和生产以供实际使用。


二、微软数据中心沉海的原有目的是什么?据6月10日报道,微软为了拯救地球而将其一个数据中心淹没在海中,而美国媒体却从中捞到了钱。Natick项目目前在英国奥克尼群岛附近的北海海面100英尺(30m)处运行,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

根据美国6月6日的一份报告,逻辑是合乎逻辑的:客户可以从将数据中心迁移到计算能力中心中受益,从而减少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时间。往返距离,让上网或在线游戏顺畅。据微软称,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洋150公里以内。由于海洋在各个深度都保持凉爽,因此将机器放置在海底可以节省冷却成本,而冷却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预算的很大一部分。据报道,Natick项目的数据中心由864台服务器组成,安置在一个40英尺长的集装箱内,目前该集装箱淹没在距海岸22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