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数据中心为什么不建在山里面(建设数据中心)


一、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2018年6月,微软将一座长12米、直径3米的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该数据中心装载有848台服务器,已准备好长期运行五年。但大多数家用电器都特别怕水。为什么微软还要把服务器安装在海底?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我们所有的个人电脑都用风扇来散发CPU的热量,更不用说无数服务器聚集在一起的温度了。就连这款服务器的各大厂商也都想尽了办法来给它们降温。

例如,华为在贵州的一座山上建了一个数据中心,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即使在最热的夏天,温度也只有20度左右。总部位于杭州千岛湖的阿里巴巴也利用千岛湖的深层水循环来散发服务器的热量。而距离北极圈仅70公里的Facebook利用这里的冷空气来冷却其服务器。

微软将服务器放置在海底的想法利用了水的导电性。

与其花费巨资购买空或风扇来降温,不如将服务器直接沉入大海,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带来足够的电力。该项目名为Natick。

为了让这个解决方案变得可行,微软也花了很多钱。他们请来了一支专门从事军用潜艇密封防水的法国专业团队,花了150天的时间尝试。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一次性解决方案,因为位于海上的服务器无法正常维护,只能在几年后恢复,然后更换新服务器。因此,为了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微软会给服务器充入氮气,以防止内部腐蚀。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微软就在加州海岸附近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验测试。最终结果符合预期,所以Comedown项目继续进行。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的优势:距离。延迟对于网络提供商来说是一场灾难,减少延迟的最佳方法是将服务器放置在尽可能靠近用户的位置。

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200公里范围内,在这里部署服务器无疑将大大减少延迟问题。

因为云计算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点。它汇聚了海量的计算资源,让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真正依赖的不是上面的云,而是地面上由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所以,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散热是主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因此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是节省成本时要考虑的最大问题。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这里常年气温较低,可以吸引冷空气散热。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深湖水的循环流可以用来冷却服务器。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微软想象力太丰富了,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希望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水下数据中心。

所以这没什么创新。这只是微软试图节省服务器维护(包括冷却)的费用。就像华为在半山上建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