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正文

海底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海底数据中心的缺点)

微软要把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主要是为了冷却,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配备的是处理数据的计算机。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只要这些计算机高强度运行,就一定会产生热量,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冷却。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空调房间内。

但是这些小型数据中心如果放在空调房间里就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对于微软这样规模的数据中心来说,普通的空调机房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通常数据中心会建在高纬度地区,或者像微软现在做的那样,数据中心会直接建在水里,水里有水的地方。温度本身比较低。

事实上,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始将计算机沉入大海的做法。市面上有“水冷机箱”,其实和这个是一回事。买一个大水箱,别人在里面放金鱼,水冷箱放在箱里。天气只是热了一点而已。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

而如果微软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可以节省大量空调电费和场地费用。微软的数据中心一定很大,那么空调一定很大。这么大的空间,这么低的温度,常年开着空调要花多少钱?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如果数据中心足够成熟,未来很多科技公司都可以把数据中心扔进海里,这样就能拯救地球。资源很多,水又环保,不会对土地造成太多资源浪费。这是一件多用途的事情,也是对未来的积极举措。

掏空大山,华为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放置服务器吗?

无论是微软的深海还是华为的Digshan,他们都在寻找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解决方案。他们寻求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冷却数据中心,从而降低数据中心巨大的冷却成本。谁更好?很难下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

1.从制冷效果来看

2017年,华为选择在贵州贵州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直接挖成一座小山,然后利用当地的低温自然环境为数据中心降温。贵州属高原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兼具高原和季风气候特征,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年平均气温仅为15.7℃,非常适合18℃-25℃的数据中心运行要求。

从上图中的年气温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位于贵州,一年中仅有两个月的时间气温就超过了25℃。而且洞内温度比较恒定,即使在夏季也能稳定在25℃左右。更不用说其他月份了。因此,如果您在这样的洞穴中建造数据中心,则几乎全年都可以使用风扇自然冷却。很少需要使用空调。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比,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量。您可以节省至少80%的冷却成本。


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有864台服务器的北部群岛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海域。尝试水下数据中心并尝试使用海水来冷却数据中心。据资料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水温普遍随深度增加而降低。1000米深处的水温约为4-5℃,对于微软来说,在浅海找到一个常年不需要空调降温的地方是可能的。这个散热效果和华为地闪没有太大区别。

2.从建设的角度来看

华为的数据中心挖山,就像我们挖隧道盖房子一样。一次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相对较高。微软的深海数据中心需要生产和使用类似集装箱的综合数据中心,然后使用圆形潜水器将集装箱综合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这里使用了与海水的热交换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微软的水下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生产,而且海底位置很大,建设时间相对较短,成本也会较低。对于为的数据中心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可以一次性建成,并且可以容纳多台服务器。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占优势。


3、从使用和维护角度

华为数据中心的使用和维护方式与我们正常的一样数据中心一切都很方便。微软的申海数据中心遇到了大麻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需要下潜进行例行检查和故障排除。深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电源和网络电缆进入水中并连接到数据中心,它们可能会被海洋动物损坏,从而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数据中心外壳也可能被大型海洋动物、海啸或强大洋流损坏。

华为的数据中心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从使用和维护的角度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总结

无论是微软的下沉数据中心,还是华为的下沉数据中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降低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实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和制冷效果相似。从建设上来说,微软的深海数据中心似乎更快,但从运维上来说,华为的华山数据中心要强很多。